
法律思维赋能商科决策 ——《经济法》法官进课堂活动感悟
夏风初起,六月的MBA课堂教学多样,活动丰富。近日,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资深法官张红柳女士,以其深厚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,为MBA同学带来了一场主题为“民事纠纷案例解析”的法官进课堂活动,将司法前沿智慧深度融入商科教育之中,为我们深刻剖析了民商事规则边界及其对商业决策的核心价值。
一、洞察趋势:司法政策导向与商业环境认知
张法官以详实数据勾勒当前民商诉讼图景:案件总量持续高位运行,传统纠纷(如买卖、借贷)向更深层次、更复杂化演变,信息网络交易、知识产权、证券虚假陈述等新型案件激增。她特别结合《民事诉讼法》修订,分析了申诉再审制度变化,清晰传递了“案结事了、政通人和”的司法政策导向。这不仅是对社会关切的回应,更为同学们理解商业活动面临的司法环境、预判政策风险提供了关键认知基础,使我们意识到法律环境是商业战略不可分割的维度。
二、厘清边界:管辖规则实战与程序风控
管辖作为诉讼的“第一道门”,其复杂性常被商科学生低估。张法官以“濮阳好某公司诉安徽某公司”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为镜,生动再现了司法实践中围绕管辖的漫长拉锯战。她深入解析了“应诉管辖”成立条件、移送管辖的时机限制(尤其是一审开庭前与二审发现专属管辖错误的区别)、管辖权异议在重审再审中的审查限制、管辖恒定原则的内涵,以及协议管辖条款的效力边界等实务难点。这堂管辖实战课,将《民事诉讼法》中抽象的程序规则转化为具象的商业风险预判工具,深刻提醒我们在合同订立、纠纷解决策略选择时,必须将管辖条款作为关键风险点考量,这正是经济法课程强调的“程序正义”在商业实践中的直接体现。
三、案例赋能:裁判逻辑解码与风控思维淬炼
张法官精选三大高频案例,深度解码裁判逻辑,淬炼商业风控思维。在债权人代位权案中,聚焦“怠于行使债权”认定、次债务确定性前提及诉讼中结算冲击,揭示《民法典》代位权制度平衡债权保护与防滥用的精妙尺度。房产居间“跳单”案,则围绕《民法典》规则,剖析“跳单”实质利用认定、居间报酬因果链及违约赔偿可预见性规则(第584条),凸显诚信原则基石地位。股权转让纠纷,穿透性阐释《公司法》法人人格独立原则及其例外,清晰界定股东责任,并重点解析转让方信息披露深度及故意隐瞒后果、受让方尽调标准。通过对《民法典》、《公司法》核心规则的实战映射,张法官不仅拆解法条,更关键地呈现了法庭权衡利益、解释规则、预见后果的裁判逻辑。这种思维传递,显著提升了我们运用法律框架预判风险、设计交易、制定策略的能力,将经济法知识内化为商业决策的“风控雷达”。
四、结语:法商融合的实践熔炉
这堂“法官进课堂”远非普通讲座,它是对《经济法》课程最有力的实践呼应与升华。法官的实战剖析,将课本中冰冷的法条转化为具象的商业护甲和风险地图。它弥合了知识体系中“法律实务”的鸿沟,将经济法理论淬炼为可操作的商业风控智慧。张红柳法官带来的不仅是知识,更是裁判者的思维模式——如何权衡利益、解释规则、预见后果。卓越商业领袖必是规则的深刻理解者与驾驭者。这堂跨界课,正是锻造“法商融合”核心能力的熔炉,让我们MBA学生在未来的商海博弈中,能精准洞察规则边界,有效预判法律风险,运筹帷幄,行稳致远。
图文:24C3班黄剑锋、王淼